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听历史·游南京】长江岸边说六朝02:孙策攻下秣陵

2017-08-28 南京旅游

 

 播音:南京广播电台 吴迪珺 


  上期说到镇守秣陵的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,先来看当时秣陵的守将有两个人,分别是笮融和薛礼。他们两个人的上司叫刘繇,是扬州刺史。他是东汉政府正式任命的扬州一把手,应当在省政府所在地寿春上班,但寿春被袁术强占着。刘繇也知道和这个自负自大的“官二代”没道理讲,只好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曲阿(今江苏丹阳)。


  薛礼没什么名气,但笮融在当时大名鼎鼎。


  笮融就像一个狂热的传教士,他的爱好就是推广佛教,达到亢奋和痴迷的程度,全国难找出第二个。看他的疯狂举动和义无反顾,以为他一定是个虔诚的佛教徒。然而血淋淋的现实表明,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强盗和暴徒,可以说属于完完全全性格分裂的人。


  笮融本来在徐州牧(牧也是指一把手,和刺史相比地位更为尊崇)陶谦手下任职,陶谦任命他做下邳国(今江苏睢宁县一带)国相(相当于郡太守),并负责运输三郡的粮食。他把这些粮食没有运到目的地,而是转手卖了,卖到的钱在下邳建起了寺庙。


  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,因为他已相当于市级干部,冒着贪污公款被抓的风险,兼职做寺庙住持了。幸好陶谦事后没有追究他。他痛下决心,因为绝不是想小打小闹,而是投下巨资,导演一部前无古人的佛教大片。他建的寺庙叫浮屠寺,在下邳城南。塔一共九层,每层八个角,每面都镶有铜镜,塔顶也有一面铜镜朝天,所以称作“九镜塔”,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佛教宝塔。寺庙规模宏大,可以容纳3000多人一起诵读佛经。遇到佛教重要的节日,大路两旁摆满了吃的喝的,绵延几十里,供老百姓随意品尝,来参观的有上万人,花费超亿。豪华的排场不仅国内少见,当时也能称雄世界。笮融还有一项措施,就是愿意成为佛教徒的,免除徭役赋税,也是创举,吸引了周围几千户来做和尚。这座寺和塔在佛教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后毁于战火。


  但他不是传道的高僧,做的一切与慈悲为怀正好相反,简直就是凶残。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,笮融带着手下士兵以及信徒一万多人逃到了广陵郡。广陵郡长赵昱久仰他的大名,非常客气,摆下盛大的酒宴招待他。笮融看到广陵郡很富有,起了贪念。在一次酒宴上,把毫无戒心的赵昱杀了,然后把广陵郡抢劫一空,南下投靠扬州刺史刘繇。刘繇派他镇守秣陵。


  孙策第一次攻打笮融的时候,杀掉了500多人。笮融感到此次来者不善,吓得紧闭营门,不敢再出来。孙策回过头打败了薛礼,薛礼逃跑。孙策再次进攻笮融,乱军中腿部中箭,部下把他抬回去疗伤。笮融昏了头,以为孙策被射死了。打开营门迎战,孙策将计就计,假装溃败,把笮融兵引进了包围圈,然后伏兵四起,杀了1000多人。笮融逃回营地再做缩头乌龟,孙策命令手下得意地在笮融营前炫耀大呼“孙郎如何”。笮融吃一堑长一智,深沟高垒,一心死守。


  后来孙策打下整个东南后,转过头来收拾他。笮融也知道守不住,但他毫无良心,薛礼对他不薄,他又把薛礼杀了。逃到了豫章郡(今江西北部),豫章郡长朱皓忠厚老实,一听说大名人来了,不仅收留了他,还对他推心置腹,当作好朋友。笮融故伎重施,把朱皓杀了。刘繇被孙策击败后逃到了丹徒(今镇江),听到消息后大怒,和这个戴着伪善面具、卑鄙无耻之极的老部下翻脸,带兵攻打笮融。也应了佛教术语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笮融坏事做得太多,手下的人全部溃散,笮融逃到山中,被山民杀死。.


  攻下秣陵、曲阿,对孙策来说意义重大,因为孙策在江东有了落脚地。但更重要的是,他部队的人数越来越多,再不能是一群乌合之众了,他把这支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,为后来孙权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孙策是怎么改编呢?如同现在事业单位留人一样,运用了三大“法宝”:


  第一,以事业留人。就是严明军纪,让军队有组织有理想。孙策军队刚进城的时候,老百姓听说后都吓得逃到山里。孙策手下的吴范说:如果军队不上规矩就不能得人心。孙策听从了他的建议,向部队灌输远大的理想。就是不能做一群强盗,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,得了天下才能封妻荫子。要想实现理想就要遵守纪律,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等。效果是立竿见影,从此军民鱼水情。逃到山里的人又跑回来了,杀猪宰羊招待孙策的军队。


  第二,以感情留人。由于胜仗太多,投降的人也多,孙策宣布:对来投降的人既往不咎。只要改过,大家亲如兄弟,一视同仁,共创美好未来。


  第三,以待遇留人。只要来当兵,全家就免除赋税。这是最实在的,是看得见的利益,也是最有号召力的。


  这些措施兼顾了精神鼓舞和物质奖励,孙家军是越来越强大。在今天苏南、浙江、江西等一带铁骑横扫,当时的镇守一方的名士如王朗、华歆等不是被打败就是主动投降。但同时孙策也杀死了不少地方豪强,结怨很多。公元200年,孙策像往常一样出去打猎,被刺客射伤,不久身亡,年仅26岁。他几乎白手起家,打下江东六郡只花了四年多,年龄比曹操、刘备小一辈,创业速度和规模要远超他们。


  孙策的行政中心设在吴郡(今苏州),但是孙策也重视秣陵。他在“秣陵淮水北”建了“讨逆将军府”,又称为“长沙恒王故府”,因为孙策被东汉朝廷封为“讨逆将军、吴侯”。孙权登帝后,追封他为长沙恒王,所以有两个名称。


  孙策在这里建府,主要因为作战的需要,他带兵经常往返于今天的苏州和湖北湖南之间,就要经过秣陵,所以在这里建了一个住所。周瑜后来也经常住在这里,还带了他漂亮的妻子小乔同住,因周瑜任“前部大都督”之职,这个府又称为“大都督府”。


  这个府是在哪里呢?史书上说的“秣陵淮水北”中淮水指的是秦淮河,秦淮河北面大致就到了今天的市区。但具体位置众说纷纭,一般认为在今天的北门桥一带,后来孙权建的宫殿就是在这座府第的基础上改造的。


  相传孙策征战秣陵时大本营设在方山,民间传说笮融被孙策追到方山,落马身亡,留下倒马涧的地名,在今天方山北面。


  另传周瑜跟随孙策征讨秣陵一带,现在江宁区淳化土桥镇有周郎村、周郎桥。此处是通向句容的驿道,也是通往秣陵必经之路,更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,周瑜作战时经过这里,见无法渡河,一天之内建成了这座桥,桥上还曾留下周瑜马的印迹。村和桥因此得名。


  孙策留给孙权的是一笔丰厚的资产,但平静的浪涛下是暗流涌动,危机四伏。掌舵人稍有不慎,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。从孙策对张昭的遗言中可以看出他的忧心忡忡。


  我们一般知道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托孤时说: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,一定能治好这个国家。如果刘禅可以辅佐,就辅佐他;如果他才能不行,你就取代他吧。


  这既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,也可以理解成是试探和警告。但这种内涵丰富的遗言,版权并不属于刘备,是复制了孙策的话。


  孙策临死之前,叫来弟弟孙权,给他佩上印绶,把张昭召到身边说:“若仲谋不任事者,君便自取之。正复不克捷,缓步西归,亦无所虑。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:如果孙权能力不行,你就取代他吧。如果事情不顺利,你就从容地归顺曹操主持的朝廷,不要有什么顾虑。


  这说明孙策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,对于孙权能不能稳住江东也没有把握,隐含一点点的悲观。后来曹操大举进攻南方,张昭主张投降,与这句遗言有一定的关系。


  孙权接手的时候共有六个郡,除丹阳郡外,分别是会稽(今浙江绍兴一带)、吴郡(今苏州一带)、豫章(今江西南昌一带)、庐江(今安徽合肥一带)、庐陵(今江西吉安一带),庐陵郡是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来的,都属于扬州,大致相当于现在苏南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等部分地区。扬州只剩九江郡(大致为今安徽、河南南部等地区)在曹操手中。孙权才19岁,相当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。但由于有两个得力助手,那就是张昭和周瑜,一文一武,江东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。


  既然局势稳定,政权中心放在哪里呢?可惜的是,孙权并没有看中秣陵,而是选在了吴郡,就是今天的苏州,一呆就是8年。为什么会选中苏州呢?并不是因为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,孙权要在这里寻欢作乐。而是因为战略上的考虑。孙权要和平、团结和稳定,但敌对势力依然很多,国内形势错综复杂,北方大乱,南方同样不太平。纵观孙权定都的原因,基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,那就是打仗的需要。


  当时的苏州不像现在是温柔富贵乡,而是极不安全的地方,因为这里的山越人很多。山越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后人,部落很多,后来泛指居住在山地的越族人。没有建成统一的政权,散落在江南,随着汉人生活的地盘越来越大,他们像美国的土著人一样,被赶到了山里或者森林里居住。


  在中学课文里有篇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,里面写道: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,有良田美池,鸡犬相闻,住在里面的人怡然自乐。他们说先世的时候避秦时乱,率家人来到这个绝境。这里芳草鲜美、落英缤纷,是个人间仙境。


  但这只存在于文人的想像中,现实中并没有桃花源。


  山越人在秦汉时被就赶出了自己的家园,和汉人自然是苦大仇深,时而装作睦邻友好,转眼又反目成仇。在孙权以前,全国政权中心在北方,山越没有威胁到皇权,地方官僚自然不会和他们拼老命,大部分时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因此汉政府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好办法,只能得过且过。总体来说,他们如同在水泊梁山,喝酒吃肉打劫,还是自由自在的。


  但孙权来了,山越的好日子也到头了。孙权对他们定位很简单,在我的大本营还敢闹事,那就是不稳定因素,是破坏和平的恐怖分子,统统镇压。


  孙策在世的时候,就武力围剿过,双方结下梁子。孙权继位的第一件事本来是为父复仇,但西征黄祖刚打了一半,山越人也想报仇雪恨,就趁孙权后方不稳聚众造反。孙权大怒,把手下所有能调动的大将全部派到平定山越的前线,吕范、程普、韩当、周泰、吕蒙、太史慈等一批能人组成的豪华阵容,先是在豫章郡,此后又在丹阳郡,包括秣陵,花了七八年的时间,杀掉了几万名山越人。活着的人中,强壮的去当兵,有10多万户编入兵户;瘦弱的人去服劳役。既补充了兵源又增加了劳动力,可算是一举两得。从此吴郡以及秣陵一带社会治安得到明显改善,当然孙权和山越的战争并没有结束,山越人坚持游击战是长期的。


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内的镇抚山越图画


  孙权本意是为了消灭他们,但从历史发展观来看,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民族大融合,是歪打正着。孙权歪打正着的事有好几件,这算第一件。


  孙权在吴郡除了平定山越外,还做了两件重要的事,一件就是平定内乱,镇压一批反对他的人;二是西征江夏的黄祖,最终杀死了他,为孙坚报了仇。


  在吴郡的8年,孙权一直忙于平定南方,顺风顺水,那么曹操干吗去了呢?为什么没有趁孙权立足未稳就大举进攻呢?事实上,曹操和孙权还握手言欢,遥相呼应,成了表面上的朋友。原因就是北方大乱,曹操自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,忙着荡平北方各种割据势力,也怕孙权背后捣乱,一直与孙权很客气远远地打招呼。孙权也很识相,知道自己北上的力量还不够,先拓展自己的地盘,大捞一笔再说。


  但孙权消灭黄祖之后,一切就改变了。因为黄祖镇守的是江夏(今湖北云梦),江夏属于荆州,荆州包括今天湖北、湖南大部分,河南南部,两广北部等地区。此时北方基本平定,曹操也开始转过神来,眼光扫向了南方,才发现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荆州的一把手刘表病重,不久身亡。谁获得了荆州,不论北进中原,还是平定南方,都可以掌握主动。他没想到不起眼的孙权速度这么快,离荆州已经近在咫尺,曹操陡然感到了压力,大受刺激,知道时不我待,来不及休整军队,立即举兵南下。


  公元208年,孙权把行政中心移到京口(今镇江),还修筑了京口城。原因就是曹操亲自带了几十万大军南征,孙权觉得吴郡离前线太远了,为了便于指挥作战,才决定迁都。这一年孙权与刘备联手,在赤壁(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)与曹军大战,一把熊熊大火中,曹军狼狈北逃。孙、刘以弱胜强,孙权成了名符其实的江东王,曹操退回江北,刘备开拓荆州,天下三分。


  但他在京口只住了3年,211年就把行政中心移到了秣陵。这是秣陵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割据政权的中心,因为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,所以南京“六朝古都”的年代并不是从这一年算起,但这为以后成为都城奠定了重要基础,可以看作是正式聘用前的试用期。


 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搬到秣陵呢? 


  赤壁之战后,曹操退回北方,但主力并没有重大损失。战前他目空一切,以为天下无敌,江上横槊赋诗,激情飞扬,也听不进反对意见。大战后他看着滔滔江水头脑渐渐冷静下来,加强了反省,意识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军力量不足,于是他在谯县(今安徽亳州)收集残兵,又拼命招募,不到四个月就组建了一支新的水军。曹丕写了一篇赋,里面记录的数量是“泛舟万艘”,顽强的复活能力把孙权吓得不轻。双方大仗不算多,但小打小闹不断。京口离谯县又比较远,在后方指挥水战不方便,孙权被打得神经高度紧张,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。于是咬紧牙根,决定再次搬家。

       文稿:扬子晚报 杨民仆


杨民仆: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,主编扬子晚报南京新闻10多年。2015年1月起,在扬子晚报上连载《长江岸边说六朝》,2016年8月结束,好评如潮。如今第一本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。2016年,被南京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聘为客座教授,为机关干部讲授历史。

作者寄语

       如今,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,似乎要有高僧的定力,才能抵挡得住手机风情万种的诱惑;而听书,不需要内心的抵抗和纠结,只要放松身心,江边散步、躺椅小憩,耳边就飘过一页页故事。

        《长江岸边说六朝》在扬子晚报上连载上一年零八个月,80万字,把这段纷乱的历史,用通俗的语言,理出简明的脉络。感谢南京市旅游委邀请播音员录制成音频。如果你没有信心看完全部文字,不妨听一听音频,金戈铁马、美人歌舞、佛寺钟声、群莺乱飞,伴着抑扬顿挫的语调,在愉悦和享受中,一一浮现在脑海里,任凭眼前车水马龙、喧哗安静。


延伸阅读


❂ 十里秦淮

秦淮河,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。古称龙藏浦,汉代起称淮水,唐以后改称秦淮。秦淮河有南北两源,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,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,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,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,由东向西横贯市区,南部从西水关流出,注入长江。 


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,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,历史上,其航运、灌溉作用,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,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,历史上极富盛名,被称为“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”。


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,以此地有“王气”,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、石硊山一带,凿晰连岗,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,到唐代,根据这一传说,改称秦淮。后人指出:实是唐杜牧《泊秦淮》诗行世后,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。李白《留别金陵诸公》诗中,也有“六代更霸王,遗迹见都城。至今秦淮间,礼乐秀群英”的诗句,出现了“秦淮”河名。对此河之来历,《六朝事迹编类》载:“淮水……分派屈曲,不类人工,疑非始皇所开”,经地质、考古学者证实,秦淮河属自然河道,非人工所烎。但其中某些地段为人工所开凿,仍不能排斥。



 方山国家地质公园

江宁的方山,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“天印樵歌”所在地,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,历来文人墨客商贾云集之地。这里有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方山定林寺;还有堪称“世界第一斜塔”的定林寺塔。



❂ 周郎桥

周郎桥位于今天江宁区土桥镇周郎村内,原来的石拱桥早已不见踪影,代之而起的是钢筋水泥桥。而附近还有一座“周廊桥”公交站,也是“周郎桥”的讹称。2008年,周郎桥传说被列入第一批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虽然是传说,但历史上周瑜很可能来过这里。据《三国志·吴书》载,建安初年,周瑜跟随孙策“攻横江、当利,皆拔之。乃渡江击秣陵,破竿融、薛礼,转下湖孰、江乘……”这就是说,周瑜确实来过江宁一带。而南宋《景定建康志·桥梁》载:“周郎桥在城东八十里上元县”。该志还引《石迈古迹编》云:“旧传周瑜尝至此。按吴书瑜渡秣陵破笮融、薛礼,转下湖孰,此桥正通秣陵,必瑜当时经历之地”。






Today:旅游资讯

编辑:seusxc 
本版旨在介绍南京掌故,分享旅游文化、案例或点评不和谐音符等。投稿邮箱:njtour@126.com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作分享之用,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。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“南京旅游”核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“南京旅游”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必要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小编微信:NanjingTravel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

↓↓↓↓点"阅读原文"查看"花样南京新鲜体验"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